今年上半年餐飲行業遭受疫情嚴重打擊,新京報記者梳理13家上市餐飲企業半年報發現,上半年12家餐企營收凈利雙下滑。其中,國際天食、全聚德、西安飲食等營收下降50%以上;海底撈、呷哺呷哺、全聚德等5家餐企虧損額達1億元以上。
與此同時,多家餐企危中求機,大力發展外賣業務的同時,順勢推出半成品菜、速凍食品、方便速食等食品。業內認為,我國餐飲行業穩中向好的趨勢不變,未來應在綠色化、品牌化、數字化等方面尋找新動能。
11家餐企營收同比下降
據新京報記者統計的13家餐飲上市公司財報數據顯示,2020年上半年,13家餐飲公司營業總收入達412.57億元。排名前五位的餐企分別是百勝中國(246.89億元)、海底撈(97.61億元)、呷哺呷哺(19.22億元)、廣州酒家(9.7億元)、九毛九(9.5億元)。
以此來看,以肯德基、必勝客為主營品牌的百勝中國幾乎占了13家餐企營收的半壁江山,一家的營收占13家總營收的59.84%。
不過,從上半年營收同比增減來看,13家餐企中僅有2家營收同比上漲,廣州酒家營收同比增長1.93%,st云網同比增長7.72%。
在營收同比降幅中,有7家餐企營收同比下降35%以上。其中,主營小南國的國際天食降幅最高,降幅達62.31%。全聚德(-58.77%)、西安飲食(-50.76%)、唐宮中國(-45.9%)、味千中國(-43.48%)緊跟其后。
5家餐企虧損超過1億元
從凈利上看,2020年上半年,13家餐企凈利總體虧損6.51億元,僅有百勝中國(13.1億元)和廣州酒家(1139萬元)實現盈利,剩余11家餐企均處于虧損狀態,5家餐企虧損額達1億元以上。
其中,虧損最為嚴重的是兩家火鍋品牌,海底撈虧損9.65億元、呷哺呷哺虧損2.55億元。全聚德、國際天食、味千中國分別虧損1.484億元、1.22億元、1.09億元。
與去年同期相比,在13家餐企中,全聚德凈利同比下降559.83%;國際天食同比下降335.21%,西安飲食同比下降323.22%;除此之外,海底撈、呷哺呷哺、味千中國、合興集團、唐宮中國等5家餐企凈利同比下降都超2倍。
值得注意的是,st云網是唯一營收、凈利雙增長的企業,其半年報顯示增長主要來自團膳業務。
外賣業務迎來強勢增長
因疫情導致堂食減少,餐飲企業紛紛發力外賣業務。新京報記者注意到,餐企營收、凈利普遍下滑,而外賣業務卻迎來強勢增長。
今年上半年,海底撈外賣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23.7%,達4.1億元,同時新開業173家餐廳。呷哺呷哺上半年外賣業務同比增長18.5%,業務范圍從去年同期的73個城市擴張至100個城市;同時在全國新開設31間呷哺呷哺餐廳及5間湊湊餐廳。
今年2月份,全聚德在北京的門店全部上線美團和餓了么,今年二季度北京直營門店外賣業務同比一季度增長1.5倍。
西安飲食則推出老字號“品質外賣”+“復工團餐”,實施“無接觸送餐”式服務。報告期內,外賣上線門店28家,實現外賣收入1817萬元,較去年同期增長44.46%。
半成品、速食等成新增長點
另一方面,受疫情期間“宅經濟”的影響,許多餐企開拓食品業務,順勢推出半成品菜、速凍食品、方便速食等品類,不僅通過外賣平臺、自有平臺等推廣,還通過短視頻直播帶貨、微信社區團購等新型渠道拓展業務。
疫情期間,廣州酒家加快產品創新,推出盆菜、速凍菜式、套餐菜式等差異化產品。今年上半年,廣州酒家的食品業務營收同比增長31.7%,速凍產品業務增長64.4%。
海底撈也新開發并推出半成品方便菜肴等零售商品,推出91種新菜品;唐宮中國則推出了以方便在家用餐為主的家宴外帶、鮮活海鮮、安心盆菜、滋補燉湯及方便菜等種類。
全聚德推進新產品研發,并嘗試通過直播帶貨等銷售新模式促進銷售,還通過線下外擺業務重點打造社群私域流量,建立了多個社區微信群,微信會員不斷增加。
今年2月份,合興集團迅速推出“家庭廚房”產品線,推出吉野家原材料等供應鏈產品,并迅速成為新的收入來源及增長動力。數據顯示,合興集團吉野家外賣及外送業務營收占餐廳總營收30%以上。
今年已有3家企業成功上市
今年以來,資本市場迎來3家餐飲企業上市。1月15日,九毛九在港交所上市,總市值超286億元。7月16日,A股迎來了近十年的首家餐飲企業,安徽百年老字號同慶樓在上交所掛牌,總市值超50億元。9月10日,餐飲巨頭百勝中國在港交所上市,發行價為每股412元。不過,上市當天便跌破發行價,目前其總市值超1686億元。
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,2020年上半年,全國餐飲收入14609億元,同比下降32.8%。業內認為,雖然今年餐飲行業遭受疫情嚴重打擊,但我國餐飲行業穩中向好的趨勢不變。
“雖然上半年餐飲行業遭遇重創,但是外賣、食品等產業在快速成長?!敝袊埖陞f會會長韓明表示,未來行業企業應在綠色化、品牌化、數字化、人才培養等方面尋找新動能。